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
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
那时还很小,里面大部分都看不懂,却对温柔娴静,知书达理的宝钗印象深刻。
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
而嫁与宝玉为妻的宝钗也独守空房孤独终老。
唯独宝钗还不错,不过自己嫁的那个人却不爱自己。
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正册开篇即是一首写薛宝钗、林黛玉的诗,第一句是可叹停机德,毫无疑问,这是描画宝钗的诗句。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
一直以来,关注最多的、思考最多的就是书中的两个女主人--林黛玉和薛宝钗。
之二是,柳湘莲出家了,连薛姨妈都惊讶叹息,但是,宝钗却淡淡的提醒薛姨妈应该关照陪同薛蟠出门的伙计;
可在另一些人看来,真正在这场爱情中受伤的乃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
宝钗会在自己生日那天通过揣摩贾母的心思来选戏选食,黛玉不会;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
薛宝钗扑蝶这本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但却发生了一个意外的事。
那个历来被人视为圆滑世故工于心计的薛宝钗,即便有许多人称她为冷美人,对她大加讨伐之词,我依然认为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
此言得之,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当之无愧。
文墨不输宝钗,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逊凤姐。
高鹗所续的《红楼梦》道宝玉了却尘缘后宝钗痛不欲生。
还有王熙凤的机灵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
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
但,我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因为她和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当之无愧。
可是,既生瑜,何生亮再次上演,来了一个更加可人的宝钗。
她不似薛宝钗懂得为自己打算待人亲和;
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
宝玉以前每次发疯发傻时,也只有宝钗在默默垂泪。
金簪雪里埋注定了薛宝钗一辈子葬送在封建社会中,不得其所。
如容貌美丽,举止娴雅,颇有城府的薛宝钗;
一番思索,我选择黛玉,因为——真,宝钗会在自己的生日上揣摩贾母的心思选戏选食,黛玉不会;
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可是,当薛宝钗来了以后,一切都变了。
在金世良缘中,由于宝玉是衔玉出生的,而宝钗又有金锁。
例如我母亲,母亲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
金陵十二钗中,能与林黛玉的才情媲美的非宝钗莫属,她家财雄厚,处事圆滑,单单这两点就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林黛玉。
——题记合上书,闭上双眼,宝钗最后那绝望与无奈眼神在我眼前一幕幕的回荡。
她并非葬花独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林黛玉,又非冷香袭人空诵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薜宝钗。
但是在众人研究贾府为何弃黛玉,就宝钗的经济政治背景时,我却被宝黛之间三世的木石情缘深深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