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
我喜欢黛玉,她能够为自己的幸福而去争取,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金陵十二钗当中,令人印象最深刻者莫过于林黛玉。
更或许黛玉原本就不该属于我们这个繁杂的尘世。
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一直以来,关注最多的、思考最多的就是书中的两个女主人--林黛玉和薛宝钗。
话说一日,林黛玉吃完饭后,感觉腹中十分不适,十分担心的贾母便请来郎中。
之三,滴翠亭事件,更反应了宝钗的包藏祸心,把偷听的罪名嫁祸给黛玉;
我便从黛玉的身上发现许多人性的美。
宝玉和黛玉的共同选择是:拿来爱一个人。
这件事宝钗自己逃过了,一点也没有得到怀疑,反倒是红玉和坠儿怕黛玉听到她们的话。
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
谐音:宝钗雪里埋,那玉带林中挂,岂不是寓意这黛玉林中挂。
但是,我却喜欢那小家子气的黛玉。
呵呵,我向你介绍的,可不是古典名着里的林黛玉,而是我们班现代翻版徐黛玉。
黛玉体弱多病,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悲凉拘束的气息,我也不禁为佳人之命运感慨万千。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对于林黛玉,我一直有一份说不出的难舍难分之情。
黛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还充满了怨恨和疑问:宝玉怎么这么狠心?
玉带林中挂预示了林黛玉孑然一生,孤单飘零;
林黛玉,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最令我感慨的,还是这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
一番思索,我选择黛玉,因为——真,宝钗会在自己的生日上揣摩贾母的心思选戏选食,黛玉不会;
因父亲膝下无子,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将黛玉视若珍宝,教她读书写字,使她度过了一个娇生惯养、无拘无束的童年。
奶奶毕其一生,只爱读一本《红楼梦》,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读了几百几十遍,奶奶不爱贾母,也不爱王熙凤,唯独对林黛玉特别钟爱。
这段黛玉葬花时忧伤之至的歌词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啊!
在《红楼梦》中,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丽灵幻的美丽形象。
我爱上《红楼梦》,是因为我爱上了林黛玉,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林黛玉,这个名字想来大家必定不生分。
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才情气质过人;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
她就是大观园中的潇湘妃子――林黛玉,为了报恩,踏上了尘世,开始她的还泪之旅。
她比薛宝钗更有才,虽然二人的诗作不分上下,各有千秋,但林黛玉写得更多,更好,更妙。
就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有这一段描写林黛玉的话: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小时候看曹雪芹的《红楼梦》,我所喜欢的率性可爱的林黛玉会用白绢擦拭着泪水,轻轻地吟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好似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了黛玉的身上:幼年丧母、体弱多病、后父亲也去世,一直寄人篱下,最后,无缘于宝玉,含泪而死。
或许是因为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或许是纳兰的人间花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