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是真正的品质,一味追求名利,只会适得其反,倒不如放下欲望,退一步回归那安宁的净土。
即便今日登顶诺贝尔奖,她也只是淡淡一笑,在众人赞叹中转身归乡――回到那颗淡泊之心真正眷恋的地方。
这是李清照《咏桂》中的词句,在李清照看来,桂花暗淡青黄,性情温柔,淡泊自适,远比那些大红大紫争奇斗艳花值得称道。
到处是成熟的气味和淡泊的风采。
只有淡泊宁静,才可以洞察凡尘,只有清心内敛,才可以高瞻远瞩。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只有淡泊宁静,才能洞察凡尘,只有清心内敛,才能高瞻远瞩。
智者乐水,是爱于水的淡泊,爱于水的澄净。
淡泊名利、清廉高洁好像是多么遥远的古代的事情。
与淡泊相反的则是欲望,而要冲淡它,就要靠一个人的内敛和修养。
所以,淡如水亦是一种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酒肉欢颜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沟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密密的竹林相间分布在一座座山的怀抱中,像一位位隐士,将青山的静谧和绿水的淡泊浓缩成永恒的追求。
一生辛苦,一路光明,坦途坎坷,顽强奋斗,有苦有甜,有悲有欢,有浓有淡,有起有落,细细品赏,回味无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淡的音乐,如水划过,在心上留下吻痕,轻轻的,任淡泊在我静谧的心里盛开莲的娉婷。
喜欢它,着实喜欢它对生命的理解,生命可以从容以对,做回生命的本原,本真朴实,清宁淡泊;
当然,我不能完全否定那种生活态度,因为那是在历尽人世沧桑之后才会有的想归于淡泊、宁静的生活的一种心境。
要宁静以致远,我们要有淡泊的心态。
虽然是如此,管宁淡泊名利,而华歆看重名利。
淡泊使人轻松,内心常生出快乐。
他们做到了,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
淡泊于功名,汲汲于山水,令人看了也心生闲思。
淡泊,是谢绝繁华,回归简朴的生活情趣;
苦代许多文人墨客就十分向往此种淡泊的情怀。
回眸,浅笑盈盈,守住一颗淡泊的心,拥有一份淡然的美,去感受淡淡的意境,去享受淡泊平静的人生。
爱意阑珊,红尘路上,携一颗清新淡泊的莲心,淡看世间的得与失,不泣离别,不言沧桑。
然而更加可贵的淡泊,是品尽百味后洗去铅华的返璞归真。
淡泊,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当仁不让;
因此,对待名利,有时不妨淡泊一些。
这时人便变的淡泊、安静了,它又归于原始了,仍旧是绿色的叶子,却比原来更加丰盈、更水润、更可亲了。
清四家之一的王文志喜好淡墨,也和他淡泊优雅密切相关,清人梁有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文字,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
淡泊如雨,从未想过要保留自己最美的一瞬,;
然而,总有生命逆流而上,总有人坚守内心淡泊。
时光在继续,而生命也在继续,如万年青一样,淡泊而青葱。
心如止水笑看人生,一宁静淡泊的心志,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篇章。
这种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与梅花的品性不谋而和。
悠悠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正采菊东篱下,那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淡泊。
拥有平常心的人才能体会到淡泊是一种享受。
淡泊不是看破红尘,不是对人间一切事物的否定,更不是思想麻木、无所作为的得过且过。
人生一缕幽兰香,意念之间,淡泊宁静,将一切羁绊摒弃不记,守得清雅满室香。
一、浊世的淡泊正如身处浊世的他,曾渴望建功立业,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因而他尝一度浮沉官场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