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爸爸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复读机。
有人把书比做不开口的老师,对于这个比喻,我感到无比亲切,每当反复读一本书时,如旧友相逢,如每日回家,如师生交谈…
高三的孩子或许迷惘,然而复读生的生活是被书山题海完全占据。
不过话说回来,妈妈那如同复读机一般的唠叨也包含了对我的关爱!
尽管父母支持我复读,但是我知道为我的学业变得越来越贫困的家已经拿不起我复读的费用了。
幸好我手上还有一个复读机,我每天只能和它作伴。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着的特点。
唉,之所以妈妈成了只会对我说快点的复读机,是因为我有个拖拉的坏毛病。
等我回过神来,已经快打上课铃了,我赶紧把教科书浏览了一遍,然后反复读着《小女孩儿和小海豹》这篇我即将要讲的课文。
我终于忍不住了,喊道:爹,让我复读吧!
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简爱》,也流了好多的眼泪,是同情、感动的眼泪,也树立了奋发进取、自强自立的信念。
打开复读机,按下跟读键,把要听写的词语报一遍,然后再按一下就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了。
我特别的不甘心,便又准备复读一年。
于是我仔细又认真地把题目复读了一遍,把条件一一梳理了一遍,可是还是毫无头绪,我放弃了,决定做下一道题。
我只能再复读了,我真的很不想复读,可是没办法,谁叫我控制不了自己跟她们玩呢!
他拿着书,缓缓地教我读,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跟着读,好像毫无生气的复读机似的。
不知道为什么,年轻时,我对泰戈尔情有独钟,他的作品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直到现在,仍经常去翻翻,读后总会有所感悟。
不必多说,就是复读机——本人啦!
还没来得及忧伤,我就加入到高四的部落,复读生的世界里,天是蓝的还是灰的,我似乎已经麻木了。
在不同的年龄段带着深爱的情感反复读,这样读《红楼梦》,与考据家当然不同,更加有温度。
当我对我爸爸说我的成绩的时候,爸爸一脸无奈,然后就说了一句复读吧。
就只好让他复读、复读、复读,我心想:得,成复读机了!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季节,主角不尽相同,因为要去掉那些复读的元老们。
在复读的一年时间里,我变得更加的坚强。
第三变老妈变复读机我的眼睛近视,让妈妈真的操碎了心。
在那里我得到的和我失去的,如果当初我义无反顾的去复读,现在又是何等风景。
接下来的几个词语,我也一一教给他发音的方法,提醒他要慢慢读,反复读。
爸爸妈妈高兴极啦,为了让我学得更好,便给我买复读机。
哥哥很能干,家里的什么复读机之内的小用电器坏了,他拿去弄两天,那东西就会奇迹般的康复了。
复读机我的奶奶年纪大了,常常刚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了,同一句话,同一件事,不知一天要重复多少遍。
反复读来,写尽江南与莲的,似皆是些温婉的句子。
还有,四年前说的话男生打呼噜是很正常的,还有一年前说国的话你真的没必要去复读。
重读一遍所有名着都经得起反复读。
得知我果真没有去复读,你又来找我。
我没有提出复读,因为只要我一开口,又将给父亲一个沉重的压力。
最初吸引我反复读这本书的原因就是它的题目。
诶,不是我不想啊,只是咱们家条件太差,要不让儿子再复读一年,我加倍工作行不行?
那些沧桑,那些厚重,让我一遍一遍的去重复读你,千遍万遍也不会厌倦。
细读就是在上课或课后详细阅读教材,不清楚的地方要反复读,把所有的知识点弄懂。
毕竟是复读,当时间被压缩得像是拧干水的海绵,连这样痛快地跑到满头大汗,都是件极其奢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