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黄河造句

100个黄河造句子

0| 45|

黄河造句

用黄河写一句话

  • 直到2011年8月亲历了壶口瀑布,才改变了我的看法——原来黄河确实能以瀑布征服世界。

  •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默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 黄河浪花一个接一个,真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山更比一山高!

  • 站在黄河的岸边,脚下的泥土就是由黄土高原冲刷而来,看着黄色的水流向东而行,我感到大地在失血。

  • 黄河不仅以它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而文明于世,更多的,则是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

  •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见过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

  • 一遍又一遍,在心中,想着黄河的雄伟壮丽。

    出自:黄河
  • 这美丽的景色我都无心观赏,很不得长出翅膀一下子飞到黄河

    出自:黄河之行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每每说到黄河,父亲总是充满了自豪,于是,我的心也满满的全是向往。

  • 渐渐地,我知道了黄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出自:黄河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黄河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用甘甜的浮汁哺育着华夏儿女;

  • 从古至今,无数的诗人赞美过黄河,赞美它的气势宏伟;

  • 我们坐车来到了市区的北方泺口,穿过北绕城高速,爬上黄河大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出自:黄河游记
  • 说着说着,爷爷就说了一句:长江一年四季都不结冰,但黄河冬天里结冰。

  • 以前的黄河是今华夏名族的和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 此时,细细品味黄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黄河的博大与精深。

    出自:心系黄河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黄河从横空出世的莽莽天际,从浩瀚的大西北,神秘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漠漠荒原,一路北上南下,奔入东海。

    出自:啊!黄河
  • 身为河南人,我们的心中永远装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黄河在我心中。

  • 渐渐地,我长大了,知道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第一次知道我见过黄河,那在我心目中很高大的长桥就是黄河大桥呀!

    出自:保卫黄河
  • 他们却忽略了中华大地上一条横贯东西的巨龙――黄河

    出自:中华图腾
  • 早晨,黄河公园里一片又一片的雾,黄河安安静静地流淌,但雾把黄河突出的那么幽静,那么神秘。

  • 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的发祥地。

  • 荡气回肠的黄河,慷慨激昂的壶口瀑布,就是中华人民那无所畏惧的精神,就是中华民国那豪迈英魂!

    出自:黄河魂
  •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山脉涌出,容纳百川,奔流而下。

  • 站在黄河边,向远处眺望,一轮红日渐渐落下山去,夕阳好像在河面上撒了一层五彩的玻璃片,闪闪发光,非常美丽。

  • 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

  • 不过你可别误会啊,我们可不是在黄河边赤脚玩,而是喜欢站在离黄河边较近的安全区域,观望那奔腾不息、滔滔不绝的黄河水。

    出自:黄河游记
  • 也许,我生来就注定与黄河无缘。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尽,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 可如今,昔日里那条灵秀清澈的黄河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浑浊、满是泥沙的黄河

  •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 也有人说,黄河是黄色的,因为黄河的水浊,浑浊得像一条泥浆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

  • 黄帝、炎帝就曾率领着他们各自的部落,在黄河流域,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的子孙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出自:又读黄河
  • 可是,真实的黄河却让我大失所望,这一景象让我痛心:浑浊的水、肮脏的河底,再加上荒凉的两岸…

    出自:保卫黄河
  • 我仰视,我端详,他们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沟壑,那皮肤在在昏黄的光屋里显得锃亮,他们潢身泥沙,脸上的神情仿佛黄河水般凝重。

  •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孝。

  • 自古以来,黄河都是我们类以生存的摇篮,隋朝应锡的千古名句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词语解释

huáng hé
中国第二大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七省区,注入渤海。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天然径流量570多亿立方米。年均含沙量37.7千克/立方米(陕县站),年均输沙量16亿吨,均居世界大河之首。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淤积,成为“悬河”(即“地上河”),历史上经常决口泛滥,并发生重要改道二十六次。1955年起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和开发,在上中游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外,还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