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我们总是喜欢写打油诗,把《陋室铭》改编成《教室铭》如下: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故返吾陋室,乃作一律诗,命曰《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像《陋室铭》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那样,不去抱怨世间的不公,不去争夺名利。
生活中,可能身处喧闹间,但心中只要有一间陋室一卷书,就有了一方乐土,一泓清泉,一束阳光,一棵参天大树,就有了一切…
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品质,不要让奢侈成为民族危亡的导火索。
刘禹锡屡遭贬谪,身居陋室,但他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幸福;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不是有数量就行的,关键还是自身的质量。
时刻善养浩然之气,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即使身居陋室也能怡然而居,洒脱的度过今世!
草堂陋室,布衣绳鞋,贫而不改其本性。
四海五洲桃李艳,身居陋室乐忘忧。
当你闲居独处于静雅陋室,抛却一切世事纷扰,品一杯香茗,任思绪随袅袅轻烟飘飞,不经意间静由心来,这是一种淡淡而惬意的静。
一间陋室,一卷书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
你若能从野草的品性中有所感悟,你独居陋室,会心静如水。
陋室,凡世眼中的不堪入目,梦得心中的雅室…
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
细品〈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洁净的陋室,虽仅方丈,却能容下若大的天地;
在幻化浮沉的世界,独有一宁静幽雅之陋室,虽然,丝竹之声在耳边,白丁之语在萦绕,但我心依旧平静,任其去留。
晋陶渊明居陋室作《五柳先生传》,种豆于南山不求回报,小隐于林自得其乐。
室外,蛙声依旧,陋室,思绪如潮…
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明晨,即可借明静的水色把耳根洗净。
如今这诗赋被乐天先生看到了被刻在石碑上,就立在陋室前。
他们说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
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感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
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即使身居陋室也会其乐融融。
古有刘禹锡,他的《陋室铭》中描绘的陋室可谓简单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让我想到陋室铭里头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高大的水泥建筑下向往着德艺双馨的陋室;
痛苦对于人而言,就犹如狂风对陋室,巨浪对孤舟。
陋室两间,蜡烛燃竭,照亮几代新人。
刘禹锡曾赋《陋室铭》,描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的居住环境;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的陋室何陋之有?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
此刻,颇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之感。
《陋室铭》是唐代名家刘禹锡的传世大作,也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中。
晚饭后,早早地赶回陋室,先打开电热毯将被窝暖着,然后迅速地洗漱完毕,再打开电视调到点歌台或者打开收音机拨到音乐台。
守望淳朴,守住内心中最基本的美德,要做到:陋室不陋,唯吾德馨。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真应了父亲那篇《陋室书香》文章中所写的,斯是陋室,唯书德馨!
在梁老的笔下,陋室也能现出奇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