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尚书造句

83个尚书造句子

0| 0|

尚书造句

用尚书写一句话

  • 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出自:
  • 他刻苦学习,最后官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大有学问的人.

    出自:萤火虫
  • 尚书》有语: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宽容
  • 于是,我将以刘翔的百米冲刺速度,飞去时尚书店,手里还紧紧地抓着原来要买书的30块,老板。

  • 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此乃天道。

  • 后听一位作家说,其实木兰当时不当尚书郎,很可能是因为他怕女儿身份暴露被杀才推辞的,而不完全是不慕高官厚禄。

  • 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金字楷体: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着这家族几代的功名和地位。

    出自:南阁之旅
  • 孔老夫子带着《春秋》,带着《诗经》,带着《尚书》,带着仁爱的传统美德款款向我们走来。

  • 从翰林大学士到吏部尚书,他做来得心应手。

  • 因为我在利用暑假去学了游泳,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还参与了由《尚书网》组织的网络读书活动。

  • 身前是连连升级的功勋,身后是百年有余的珍宝,尚书的乌纱帽也伸手可得。

  • 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

  •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

  •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派人杀死了刑部尚书兼京兆尹郑元规,十多天后,又威逼唐昭宗迁往洛阳。

    出自:京兆尹
  • 家道中落,家贫多故,勤奋好学,贞元十六年二十八岁及第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官终刑部尚书

  • 舍身为国,战功显赫,封镇北元帅,领兵部尚书统天下兵,赐田千顷。

    出自:十年
  •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位兵部尚书有能力带领他们击败任何敌人。

  • 清《睢阳尚书袁氏袁可立家谱》上有记载:九世桂,字茂云,别号捷阳,三应乡饮正宾。

    出自:古朴人生
  • 当时行政机构是尚书省,主持这个机构的叫录尚书事,等于国务院负责人。

    出自:司马懿
  • 尚书·洪范》中论及五福是这样说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 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

  • 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抵御外侮,崇宁元年1102年始,工部尚书牛保奉诏督修棣州城。

  • 这句话我是从妈妈那里学到的,我以为是妈妈的名言呢,后来才知是毛泽东改《尚书大禹谟》古语:满招损,谦受益而得来!

    出自:战胜自己
  • 礼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学大师胡适…

    出自:晚安绩溪
  • 回来后,天子封尚书,木兰不受,恳请省亲。

  • 王维的仕途应该算是得意,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可谓显达,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可谓少见的。

    出自:漫话入仕
  •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18位尚书的肖像,这是十八尚书馆,十八位尚书的英雄事迹,早已被窈口人广为传颂,并流芳百世。

  • 从今以后,你就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了,官名太长?

  • 洪武时,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

  • 遂思与吴复友邦之交,孔明乃遣户部尚书邓芝访结之。

  • 斑马王的尚书说:斑马王不要泄气,我有一个主意,不知行否?

    出自:马年趣事
  • 是自己辖下的王尚书家被盗,县太爷自然不敢怠慢,于是立即分咐本县人称陈三天的捕头勘验破案.

  • 裴行俭,任工部尚书,浑家柳氏,尚有一子,名少俊。

    出自:墙头马上
  •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时尚产品——时尚杂志、时尚书籍、时尚导购等,世界俨然成为时尚的奴隶,到处溢着浮夸。

  • 而着应为著名的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也是从这个学堂里走出去的。

  •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 他的上司礼部尚书,是知府的兄弟,送银二十万两,望他手下留情,但他却一身正气,誓不与其同流合污。

  • 康熙让他的皇子,皇孙们二点多钟就起床,三点便开始到尚书房上课。

词语解释

shàng shū
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