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一些后,开始流行王朔,我又为文章中痞子般智慧的调侃而沉醉。
王朔说过: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
要评出中国第一秀,我想此项荣誉非王朔莫属。
别以为我只在历史的圈子里转悠,我也读金庸、王朔、丛维熙,自己解释说是增加营养,补充新鲜血液。
王朔说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没有原因见面就打,直接就是诬蔑。
不称之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
一个是王朔的,一个是王小波的。
写作吧,有举家食粥的曹雪芹和操劳为生的王朔…
我欣赏王朔的过把瘾就死,妙极!
在王朔的BLOG看到一篇《你也不会年轻很久》,我们拥有一度令人羡慕妒忌的年轻轻轻一摇,便如桂花洒落,化为无痕。
即使王朔你怎么说,怎么倔,依然赶不上80后,韩寒,小四等人的横空出世,没有谁会准备,就已经被他们拉入了另一种文化的空间。
余秋雨退隐了,王朔也许久没开骂了,如今的文坛不知是热闹还是冷清。
刚开始我看不懂王朔的《我的千岁寒》,可如今有着往往的说不出来的痛。
这书本里就让我不耐烦的是这最背后的几篇名人看王朔。
王中军出生在部队大院,和王朔笔下那帮无所事事成天想入非非的坏孩子一样,贪玩,捣蛋,鬼点子多。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
我不是甘世佳和郭敬明,不是王朔王小波,我对世界充满爱和希望。
但在我看来,王朔是用一双被忌妒心驱动的眼珠来看金庸的。
说到足球,每个球迷都会有王朔的本领,妙语联珠,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他用几近戏谑的笔法和独特的视角,谈到了港台文化、中国足球,甚至金庸和王朔的大战;
基本都是些媒体煞有介事地对王朔精心安排的访谈。
只有精神的升华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于是,鲁迅在疾呼,王朔在鞭挞,任长霞在奔走,邰丽华在诠释!
庄羽才23岁,但她已娴熟地继承了王朔式的调侃口气,这让人读起来觉得非常开心与幽默。
说王朔的语言需要艺术家的眼光,文学家的才气,佐以大师级的判断和品味,才能胜出。
当然,这些批评的话不能像王朔那样疯狗似的乱咬人,否则,不仅是老舍、金庸等遭殃,而且全国人民也可能受此苦水所害。
小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不是王朔那种口若悬河的幽默,相反倒有些沉默寡言,至少在我这个生人面前是这样。
王朔同志,这就不好了,我可就要批评你了,影响多不好。
他加入了那个名字怪怪的文学组织之后,经常对同学大吹鲁迅王朔席慕容,余秋雨巴金苏东坡之类,胡吹一通之后问:你听懂了吗?
最后借到了一本《王朔挑战金庸》,资本没积累到,信心早已被打击掉不少。
《看上去很美》这是王朔写的一长篇。
于是我看到了王朔的书,并努力追求他的所谓自由,我发现他的《动物凶猛》,而我的动物正是她——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