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依然在长亭之下等着你的音信,鸿雁归时,却无锦书寄来,可知长亭三千里外,是否依然有人弹唱阳关三叠,折柳送别。
那一年,小桥折柳相送,凌乱了马蹄;
骤雨狂风折柳枝,潇湘梦里惹相思。
隋唐以来,亲人、友人离别之时,总是折柳相 赠,让亲人记住家乡,让友人珍重情谊。
又忆起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断肠之痛,我在家乡,自然毫无思乡之苦、离别之恨,但那乡愁,我却已体会到了。
一个个愁断河畔的友人,在小桥旁折柳送别,哭诉断肠。
一树柳枝摇曳,摇曳出的是夕阳古渡下情郎话别的凄婉画面,折柳、折柳,从此孤帆远影、断肠天涯…
是你,带我领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无限乡愁;
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
奶奶,当春风吹暖了苏屠,莺歌唤醒了新燕,你是否依然折柳唏嘘,无语凝噎?
覆澜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柳嫩黄。
灞桥折柳,南山采菊,爱是一个人的宗教,端坐云端,清静成佛。
而我执拿着折柳,在苏堤畔哭红了江南的半片天地。
是你,江三月细雨折柳里,携我之心朦胧了清尘的喧哗,痩弱了你的香肩,神秘了遇见风雨的面纱。
古时送别,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摧花折柳夜阑珊,薄幸儿郎知何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外公在我儿时,经常对我谈贤说圣,论古判今,说些词诗,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折柳相送罢…
我想,我会在烟花三月里,折柳一枝,依着江水,独听一段远去的古曲;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仍折柳一支,与古人同为远游人…
你有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思乡之情;
那意欲折柳离别肠断的人儿,仿佛暂且忘怀了伤心怀远的路途,只消得眼前的青青一色,暖日迟迟,微风习习。
幻想歌词中一句句含义,将它们连贯成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什么十八里相送折柳送伊人都被自己在脑海里演绎的活灵活现。
彩蝶翩翩出双对,百鸟争鸣虫揍曲,一曲相思寄早春,手中折柳盼君归。
折柳送别千里,暫得那一时欣怡。
我想,我 会在烟花三月里,折柳一枝,依着江水,独听一段远去的古曲;
有一种心灵,幽怨如黄钟大吕,悲伤如长亭折柳。
折柳相送,东瓶西镜,恨不相忘。
渡口,风无情,折柳,桃花落,木兰舟,美的落泪,美的心碎;
临近城池十里的长亭通常有人送别亲友,因此便有了十里长亭折柳送别。
纤纤细柳,不仅又忆当年折柳惜别,引得太白秦楼边嗟叹: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那一年的相思花已开,我在此岸,折柳相思,你在彼岸,情温暖。
在我思乡时,是你用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描绘出我的心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欲牵离人袖,柳长难达相思梦。
我想,踏过奈何桥去赠你一折柳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句中流露出的是游子离乡在外的寂寞、思乡之情。
长亭外,小河边,有友人折柳送别,我想折一枝青柳送别,想了想,还是罢了。
一茬又一茬的柳树用自己的韧性丰富着城市的风景和人们的情感,折柳惜别、烟柳传情、柳丝寄意——柳树是城市最古老的意象之一。
一棵生长在唐朝的柳,因了折柳赠别的习俗,也变得多情。
zhē/zhé/shé liǔ
①汉朝长安,凡送客至灞桥,常折柳枝相赠。后用来代指送别:折柳赠相知。②古乐曲《折杨柳》,多为怀念之作: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