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在爸爸参加的一次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中,已经到了上学年龄的马克梅,被安排和一群上不起学的孩子一同接受捐助。
李的父亲回忆说:我问过他为什么不要助学金,他就说比我们困难的同学还有很多。
我又想起了社会上一大群的爱心人士:记得徐本禹的义务支教,爱心改变命运大型助学慈善活动,还有彭立珊的光明行动…
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环节,一起交流学习经验,一起去攻克一个个难题,对自己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其实,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像雷锋这样的人:郭明义被誉为雷锋的传人20年无偿献血、16年帮困助学等等,以自己的弘扬雷锋精神。
他从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但我们要记住:学习雷锋不只是一句空话,更多在于实际的行动。
在班长的带动下,有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把学习成绩提高上来了。
很多人都认为他会把这笔钱拿去盖一座大房子,自己去拥有这笔钱,可是他们都想错了,阿里木把这些钱全部用来捐款助学。
还有其他同学,有帮助同学打扫卫生的,有帮忙提水的,有互相帮助学习的,等等,举不甚举。
所以月工资仅仅只有400元的他,不久便捐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助学款元。
可是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那位同学的帮助,反而更加地关心他,还在专家那里去咨询了怎么样帮助学坏的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路。
学生有错误时应该批评,但老师不应用检讨罚侮辱等方法,而是微笑着指出,帮助学生改正。
孩子也向我提出申请助学金的想法。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我一定会继续的努力学习,努力团结同学,积极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补习,将他们的学习带上去。
她不喜欢说教,也不介意学生的不满于愤恨,而是用自己伟大的爱心去帮助学生我理解了她,理解了她爱心!
是这笔助学金,它真正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知道了生活并不是没有希望,知道了这个社会充满了爱。
老人住院后,心中依然但忧着那群学生,害怕自己的助学费一旦中断和一下没到位会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他心急火燎。
听着老师沉闷的语气,望着他严肃的面庞,我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走向讲台领走贫困助学金。
他资助学生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盛兰老爷爷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
在班长的带动下,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把学习成绩提高上来了,使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始终稳居年级的第一名。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
坐在这崭新的电教室里,抬头望去,黑板上赫然写道:杜伟涛先生助学金颁发仪式。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说某某大学生申请的助学贷款在特定期限内没有及时还贷。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届72岁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这正是一位高龄孤寡五保户拾荒助学子,荣登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榜的老人——刘盛兰。
这里的和谐互助就是指同桌两人,有责任心,学习好的担任师傅,稍差一点的担任学友,师傅负责帮助学友提高成绩。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了解老师次日的授课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老师, 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他们为学生无私奉献,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帮助学生成才,自己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生命。
班主任早已在教室等着我们,说有事情要宣布,他说:现在助学金的银行卡已经办好了,不过钱还没打进去,先发卡下去验证。
扎根山区教育、利用网络助学的英子姐姐刘发英;
大到为救助病友义务献血、为希望工程捐资助学、为帮助困难人群奉献爱心…
曾经,我为国家出台生源地助学贷款这项优惠政策深深感动。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在大学开学前,我成功的申请到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并且第一学年很荣兴的获得了国家贫困助学金。
有崇仁厚德的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助学,让花儿开的更灿烂沐浴在希望的阳光下,浇灌着爱心的雨露,花儿在茁壮成长…
他同我一样来自农村,都是享受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的。
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义工,一放假就跟着妈妈东奔西跑,义务助教助学。
对于家境困难者,国家助学金无疑是雪中之炭,阳光雨露般滋润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