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一次上坟祭祖,我知道了我们这里的民间风俗是多么的深奥。
去年清明节我第一次陪同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回到老家扫墓祭祖。
所以清明来到南山也不仅仅只是伐柏树枝,更是为了祭祖。
在奶奶家,还要烧纸元宝,举行一个祭祖仪式。
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爸爸说:这是老家祭祖的祠堂,叫养浩堂。
到了老家,我随着父母来到祖坟前,开始一系列的祭祖活动。
从汉朝开始,清明祭祖的风俗沿袭至今。
祭祖到家之后,与奶奶聊了几句,稍作整顿便出发向那祖坟。
星期六那天我们一家照常回到家乡祭祖。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传统,年三十要祭祖,山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
又是一年清明时,学校为了预防深林火灾,提倡文明祭祖。
今年我已经十岁了,终于可以去扫墓祭祖了。
清明节可算是个重大的节日,街道上车马塞途,来来往往地都是回家祭祖的人们。
姥姥家也不例外,只是比城里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祭祖。
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
家乡每逢大节日都要祭神祭祖,所以尽管奶奶早早准备,早饭也还是很迟才吃。
然而踏青扫墓,拜庙祭祖的人却不少,揣着三分敬重,七分缅怀,虔诚如庙堂内袅袅绕梁的烟雾,安静匍匐在佛祖身边。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
飘扬的彩旗和悠扬的祭乐让人沉浸在一派神圣庄严的祭祖气氛中。
而大人们则会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人们都已忘记了祭祖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节游山玩水,的确清明节的另一个活动就是踏青。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十年生死两茫茫,清明祭祖挽希望。
外出者多于前几天已经回到家里,合家团聚祭祖吃年夜饭,民间一向有除夕守岁习俗,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
父亲就督促着早点起床,回乡下老家祭祖上坟,以了却一年一度不忘祖宗心愿,不忘生长和养育的那块土地。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文化。
这时候我才恍然想起,已经有三年没回家祭祖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而清明节祭祖扫墓,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
经过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回到了家乡,大家都在忙着准备祭祖物品,准备好了,我们先在家里祭完祖。
在这一年一度的春节期间,我的家乡迎来了三百年一次的祭祖大典——认祖归宗。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也是在农村祭祖的日子,吃过中午的团圆饭,就听到村边墓地传来鞭炮声声,那是人们在墓地祭祖的花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