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饮茶时间尚久,但说起泡茶的茶具,还数奶奶家更为讲究些。
若只如初见,我愿记忆中永远是与我对坐饮茶的翩翩少年。
10据说,白居易一生与茶为伴,早上饮茶,中午品茶,晚上喝茶。
一家六口,每周必小聚,小聚必饮茶。
只有饮茶,于苦涩中细品那一丝淡淡的清香,任其在舌尖喉间盘旋,最后滑入胃中,温热的感觉在胸腔流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纵然残灯摇曳、冷月清光,也不改吹雪饮茶之兴致。
似乎上天赐予每个潮汕人品茶的天赋与兴趣,几乎每一个潮汕人,无论身在何方,都热衷于饮茶品茗,从小就养成了品茶的习惯。
爷爷喜欢饮茶,他有许多茶具:瓷的、紫砂的、玻璃的、不锈钢的;
而对那些经常饮茶的老茶客来说,除了讲究这一整套冲泡手艺意外,还需经三礼让,端起杯来,一闻其香,二观其色,三再慢饮细咽。
再饮茶,这苦涩中竟然有一丝丝的甜味…
对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苏轼也很讲究。
终于明白了所谓的茶文化也就是饮茶方式和精神内容的相互结合,因为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品茶似一首唐诗,虽饮茶只在瞬间,但它留下的醇香足以让你沉醉。
茶幽香温暖,饮茶却要安静,不可轻狂与喧嚣。
饮茶的时候,你会用嘴品咂,以鼻轻嗅,在口的愉悦和心的交融之中尽情享受生活。
我爱饮茶,不仅因为它有对人体好,而且它带有悠悠中国情!
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著名诗僧齐己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是《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高兴了一阵之后又有点犯愁了,我今后还用不用这把龙壶来饮茶呢,万一在沏茶、倒水 、擦洗之际失手打碎这传世的珍品,岂不可惜!
是饮茶,还是品味人生谁也无法断定,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饮酒是自欺自醉,而饮茶,是自醒自悟。
我国的饮茶始于殷周,盛于宋代。
再说时间,上午饮茶,神清气爽;
他一言不发,只一杯接一杯地饮茶。
在融会的过程中,世界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去在意杯中哪一片茶叶一样。
客人来了,热情好客的主人沏上一壶好茶,与客人边饮茶边谈天,多么惬意。
因为各地的饮茶方法很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一般都能在潮州工夫茶艺中得到补偿。
也可以说是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节里饮茶,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
饮茶,讲究的是情趣,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
不到三岁的小开心在的时候,是绝不会如此饮茶的。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也讲究水质,更讲究的是茶之香气、形状,甚至茶之来源产地,蕴含的历史典故也都是值得一品之事。
从文字中,经常读到古人品茗望月,今人饮茶思乡,我亦喜爱茶香,喜品其淡雅苦涩的味觉。
而具资料讲,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记录,世界上很多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带过去的。
僧曰:饮茶有三益,消食一也,除睡二也,寡欲三也。
若是以上几个条件不具备,我是宁肯不饮茶的。
饮茶使我们闲适,轻松,宁静,自在,洗涤心灵的忧虑与尘垢,解除机体的困乏和疲惫,整顿身心,养精蓄锐,创造的天天好心情。
初冬的夜,显得有些漫长,忙碌一天的我,丝毫没有倦意,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
而饮茶则可清神,几盏淡茶,似玉液琼浆,品后烦恼自消。
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种茶成了一种农事活动,饮茶成了一种习俗文化。
客人饮茶品甜企望得以讨吉利、辟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