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高士暮年,赠以毕业述业基底,见吾庸常不称,悻悻而去焉,吾恨之,乃发奋自励,略有进,复问之,乃吴姐计劝也。
那些庸常的小事,在他手里涂满釉彩,变得温润而又生动,那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况味。
或许有人曾愤懑过,但渐渐变成了屈服、习以为常甚至慢慢将自己融入了那个庸常的大家庭中。
它深刻而内涵,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人类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就像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悲哀的是他们不懂得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能降低自己的目标,只要这个目标合理就尽全力去坚持,否则只能一步一步沦为庸常。
于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体味一份庸常的静好,如此,也不失为一种静美。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
人说往往是庸常之论、庸俗哲学、一说话,就要合辙押韵,哪里还有自我言说?
我们这些庸常的人该怎样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述说着平凡的庸常,美好的眷恋;
这些人每个都不相似,但都是一种被世俗磨掉突兀棱角的正常人,他们都过着十分庸常的生活,这种生活无聊乏味。
那些庸常的凡俗,竟化作缕缕甘醇柔润心房。
或许吧,逃离好过庸常,好过独自面对。
就于我平俗庸常的生命,开垦出神圣的一角因了你、为爱而工作。
寻一个温和庸常的男子相守一生,过人间烟火和安稳的日子,恰好。
这是看似平庸的句子穿透了世俗的庸常,直达我内心干涸的心灵。
不用落泪,昨日庸常的生活,今日依旧如腕上烫过的樱花,凄美鲜艳。
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
男人本不是个庸常之辈,辞去一家大公司的工作,自己筹办一个小五金厂。
平淡的幸福是庸常的,可谁又说它不是重要的?
高官厚禄者与庸常贫贱者,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所处的位置是那么地悬殊,然而,两者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的大小。
老人们在院中围坐叙旧,叨叨絮语,虽庸常却也不失朴实。
是庸庸常常的活着还是风风光光的活着?
十几载光阴的庸常碌碌,一时间化作了几两微凉的风,伴着秋雨,成就了一个恬静清幽的梦。
我算不上优秀,我很平淡,也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乖巧的女儿、一份度日的工资,除了一份庸常的生活还有一颗酷爱书籍的心。
在这庸常的日子里,凡人亦悠出清、淡、真…
其实,身在浮世中,我们都是平凡人,不过是在平淡的岁月里,做着庸常的自己。
人最终呈现的都是束缚于大地的庸常之心,拖沓冗长毫无作为。
高雅与庸常总是相悖,个性与从众总是不融。
生活本身就是无数庸常琐事堆砌而成,所以,世界本身就是平凡的世界。
眼前这庸常的静好,简约而生动,时常感念这种尘埃落定的暇适。
庸常的忙碌、行政的烦嚣、名利的喧嚷又将青春的锐气消磨去多少;
很少有人愿意坦承,名牌大学只是提供了更多告别庸常的手段,拓展了知人论世的格局,归根结底,我们仍旧再寻常不过。
她也曾有过万丈雄心,但是,慢慢地,庸常的生活之水就将她那棱角分明的理想磨成了卵石。
在保持目光向上的同时,应该了解大数平均的铁律——绝大多数人必须要过着庸常的生活,这是所有人所无法逃避的命运。
日子虽然庸常却充满着变数,生活偶尔有逸出常轨的时候,透支也时有发生。
我不仅仅是在活着,我不再是庸常的那个我,我在感受生命的律动,在品味文学的盛宴。
我之心愿,是在江南,一扇木格的窗下,与一个温和庸常的男子,素食布衣,安度流年。
尽管,许多时候,日子依然是平淡而忙碌,庸常的没有一丝波澜。
安于当下庸常的静好,握一缕阳光的暖意,在光阴中默然行走,感受那平凡琐碎的日子包蕴的淡淡的清喜。